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常见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误区你知道吗?

作者: 刘毽

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4-11 10:40:171072次浏览[发表证书]

抗感染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常导致疗效不佳甚至耐药问题加重。错误的用药时间、剂量不足或过量、盲目联合用药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康复速度和公共卫生安全。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还能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深入探讨这些常见误区,有助于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

1.抗感染药物使用中的常见误区及其危害

抗感染药物是治疗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误区频发,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首先很多患者和部分医务人员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时间缺乏正确认识,常见的错误是感染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或者为了追求快速效果,提前加量或频繁更换药物。这种不规范的用药方式容易导致病原体未被完全消灭,增加感染复发的风险,甚至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后续治疗带来极大难度。用药剂量不当也是常见误区之一。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随意减少用量,导致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杀菌水平,延长病程。相反,也有患者盲目加大剂量,期望加快康复,却增加了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如肝肾功能损害等。此外,抗感染药物的盲目联合使用现象也较为普遍。未经医生指导,自行或部分医疗机构为求“全覆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容易导致药物间相互作用,降低疗效,同时加重肝肾负担,增加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也存在偏差。部分患者或医生未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盲目用药,或者凭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忽视了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药敏情况。这种做法不仅可能无效,还加速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挑战。要改善这种情况,需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推广精准用药理念,强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对耐药风险的认识,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科学、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2.抗感染药物使用中的常见误区及其危害

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使用中,误区较为普遍,影响治疗效果并可能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威胁公共卫生。常见误区如下:误区一:许多患者缺乏正确用药知识,常在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或擅自调整用药时间。实际上,抗感染药物必须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任何提前停药或不按时服药都会导致感染未被彻底控制,细菌存活并产生耐药性,增加复发风险,使后续治疗更加困难。因此,规范用药时间是保障治疗效果和防止耐药的重要前提。误区二:用药剂量不准确,一些患者担心副作用,擅自减少剂量,导致药物浓度不足,无法有效杀灭病原体,延长病程并增加传播风险。反之,也有患者盲目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药物,期望快速康复,但易引发肝肾损害或过敏等副作用。缺乏专业指导时,错误剂量不仅无助疗效,反而危害健康。此外,盲目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现象普遍,一些人为预防多种感染同时用药,导致药物相互作用,降低治疗效果,加重身体负担,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规范剂量和合理用药尤为重要。误区三:抗感染药物选择不当,一些患者和医务人员忽视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虽覆盖广,但不合理使用会加速细菌耐药,威胁公共健康。合理用药应基于病原体类型和药敏结果,避免滥用。为改善现状,应加强用药规范,提升医务人员和公众的用药意识,普及正确知识,提高耐药风险认知,确保抗感染治疗科学、安全、高效,保障患者健康和公共安全。

3.结语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控制感染、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当前,因用药时间不规范、剂量不当及盲目联合用药等误区,导致疗效下降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科学用药意识,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依托病原检测指导精准治疗,是提升治疗效果、遏制耐药扩散的关键。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强化用药教育和管理,才能有效发挥抗感染药物的治疗价值,守护公众健康,推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