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我国“头号遍症杀手"2022年新发病例高达106万例,死亡病例73万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癌症首位。更严峻的是,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到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错失治触机会。而早期肺遍(I期)总体治愈率超85%,以磨玻璃结节(GGN)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肺癌(尤其是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病),手术后的治愈率接近100%6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科学的肺癌筛查尤为重要。
1.肺癌筛查的金标准:低剂量螺旋CT(LDCT)
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肺癌早期筛查“金标准",其优势显著:
(1)辐射安全:辐射是仅为常规CT的1/5,相当于半年自然轻射量,低于国际航班机组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值(约4mSv)(2)精准度高:敏感度是常规x线胸片的4~10倍,结合A技术可识别1~2mm的微小结节,穿透脏、肋骨遮8mm挡区域,大大降低漏诊率:(3)临床获益明确: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高危人群每年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约20%,早期发现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2.这五类高危人群需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根据国家最新指南,以下人群属于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从指定年龄开始每年#行一次筛查:
(1)长期吸烟者:吸烟指数=1天/包,且持续20年者,包括已戒烟但不足5年者。吸烟是肺癌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数倍,戒烟后短期内风险仍较高
(2)被动吸烟者: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20王,肺部健唐同样受严重威胁。
(3)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病会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增加肺癌发生风险,肺结核治愈后的肺部海痕也可能成为肺病潜在风险区域:(4)职业暴露人群:接触石棉、氡、铬、砷、石油等致癌物≥1年的工作者。石棉等致癌物长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显菩增加肺癌风险,此类人群肺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
(5)有肺癌家族史者: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肺癌病史者。此外年龄250岁且有上述任一高危因素者,或部分专家建议的更早年龄段(如45岁)的普通人群,也应纳入筛查范围.
3.肺癌筛查的具体建议
(1)筛查频率:高危人群每年1次;非高危人群是否需要进行CT筛查、以及筛查频率,应个体化评估,建议咨询医生意见。
(2)检查前准备:检查前正常饮食即可,避免过饱。如有特殊情况(如评估心脏)医生可能会建议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检查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告知个人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信息。
(3)检查过程:全程约5分钟,需配合屏气,保持身体静止,确保影像清晰。结果解读与处理:基线筛查发现实性结节≥6mm或部分实性结节≥8mm时,通常建议3个月后复查LDCT;对于≥15mm的结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可能包括短期(1~3个月)复查LDCT、经验性抗炎治疗后复查、或进一步行PET~CT等检查评估。
4.关于CT辐射的科学解答
很多人担心CT检查的辐射问题,但科学研究表明:低剂量CT的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国际多项指南和研究均证实其安全性,一次低剂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低于全球人均年自然辐射本底剂量。对于符合筛查条件的高危人群,筛查带来的早期发现、降低死亡率的巨大获益,远远超过长期低剂量CT检查带来的极低潜在辐射风险,尤其是高危人群,早筛早治的价值远超潜在辐射风险。
5.结语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生物学行为隐匿,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患者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
基于肺癌的疾病进展特点,早期筛查是提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策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概率,守护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