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为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均为病症的主要特征。哮喘、胸闷、咳嗽以及气急等均为病症的主要临床症状,该类症状通常于夜间、清晨加剧。相关统计表明,于全球范围内,哮喘的临床发病率显著提升,成为对人民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一种疾患,且可加重个人、社会经济负担。伴随临床研究逐渐深入,发现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哮喘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相关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及时、规范化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而言有重要意义。为此,深入了解哮喘的防治措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1.哮喘的预防
(1)准确识别并避免哮喘触发因素。哮喘的触发因素具有复杂多样性,涵盖室内外过敏原、空气污染、病毒感染以及剧烈运动等。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明确自身的哮喘触发因素并尽可能避免同触发因素接触为疾病预防的首要任务。对于花粉为过敏原者,对于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应 当减少外出或者佩戴防过敏口罩;对于宠物毛发为触发因素者,考虑避免与宠物密切接触。除此之外,需要维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定期清洁居家环境,以减少哮喘发作。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属于哮喘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重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的摄入,以改善机体免疫能力。过量饮酒以及吸烟等均可导致哮喘症状加剧,为此戒烟限酒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极为关键。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亦可维护患者的健康,减少疾病发作的频次。运动不仅可以将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且可促进其情绪状态改善,以改善哮喘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为避免过量运动引发哮喘,于运动项目选择时,需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避免过于激烈、可能导致哮喘的运动。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可帮助哮喘患者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尽早发现和治疗哮喘病情。通过 健康检查,医务人员可以对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根据其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疗效;健康检查可及时发现和哮喘相关的其他问题,并且及时予以综合治疗,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为此,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定期健康体检亦有重要作用。
(4)教育与自我管理。重视哮喘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将其对于哮喘相关知识的认识、理解等增强,进而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落实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可以掌握哮喘的诱因、触发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等,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除此之外,健康宣教可帮助患者掌握如何正确应用哮喘药物、监测病情以及急性哮喘发作处理等。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哮喘,将疾病发作次数减少,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2.哮喘的治疗
目前临床主要依据哮喘患者的病情、年龄、伴随疾病、过敏史等制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哮喘治疗的核心,涉及长期控 制药物、快速缓解药物,前者常用于减少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以减少疾病发作,包括白三烯调节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后者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哮喘相关症状,涵盖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药物。此外,环境控制、深呼吸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于病情控制中亦占据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患者接受免疫治疗,通过将患者逐渐暴露于微量过敏原中,帮助其逐步建立耐受,将身体的过敏反应减轻。哮喘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严格遵照医嘱,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临床疗效,依据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3.结论
哮喘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防治需贯穿患者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可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此,哮喘的预防与治疗不仅具有长期性,更彰显其重要性,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持续关注与管理,以实现哮喘的全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