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血糖监测怎么做?糖友需知的 5 个正确步骤

作者:邓小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发布时间:2025-03-21 15:38:05628次浏览[发表证书]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病情控制的效果。对于糖友而言,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不仅有助于了解自身血糖变化,还能为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在日常操作中,许多细节容易被忽视,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规范执行每一步骤,从准备、采血到记录,都应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科学监测与系统管理,糖友能够更主动地掌控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1.准备工作:细节决定准确性

1)检查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血糖试纸通常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过期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改变,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试纸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每次使用前应查看试纸包装上的有效期,并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次使用后应立即盖好瓶盖,避免试纸暴露空气中时间过长,影响血糖准确性。

2)确保血糖仪清洁干燥。血糖仪长时间使用容易积灰或受潮,可能干扰仪器正常运行,造成读数异常。平时应保持血糖仪干净,避免灰尘进入测试插口。若

屏幕或插槽有污渍,可用干布或用软布蘸清水轻轻擦拭,切勿使用乙醇或有机溶剂清洗。使用完毕后放置于干燥环境中保存。

3)清洁采血部位。采血前应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清洗手指,特别是指腹部位,防止食物残渣、果汁或其他糖类物质污染采血点,从而影响血糖数值的真实性。洗完后用干净餐巾纸或棉签擦干,采血前使用75%酒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并等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采血操作,以免刺激皮肤或稀释血液样本,造成测量误差。

2.正确采血:减少误差的关键步骤

1)选择合适的采血点。采血部位通常推荐指尖侧面,此处毛细血管丰富,容易获得足够血量,同时痛感较指腹轻。长期在同一位置采血可能造成局部皮肤硬化或疼痛加重,可适当轮换采血区域。

2)控制采血深度。采血针的穿刺深度应根据个人皮肤厚度和痛感敏感度进行调节,避免因过深刺入引起疼痛,或过浅导致血液无法顺利渗出。

使用前可仔细阅读血糖仪配套采血针的说明书,了解各档位对应的穿刺深度,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力度。穿刺后

切勿用力挤压采血部位获得血样,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液,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第一滴血要不要弃用?在清洁双手的前提下,部分血糖仪允许直接使用第一滴血进行测试。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第一滴血可能混有组织液或其他污染物,建议擦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进行检测更为准确。具体操作应根据所用设备说明书或医生指导执行,以确保一致性与可靠性。

3.测试与记录:数据管理不容忽视

1)快速完成血液接触试纸。将血液滴在试纸上的时间非常关键,大多数血糖仪要求在采血后几秒内完成接触。如果等待太久,血液可能发生氧化或凝固,影响试纸对葡萄糖的检测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时应迅速而稳定地让血样完全覆盖试纸指定区域,确保测试过程顺利启动。

2)记录时间与数值。每次测完血糖后,应立即记录具体时间、测得的血糖值以及当时的生理状态,比如是否空腹、进食情况、运动后或感到不适。这些信息

有助于分析血糖波动规律,判断饮食、药物或活动对血糖的影响,为后续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果测试结果可疑,建议重新测量一次,若仍有疑问,应咨询医护人员或与血糖仪产品厂家联系。

3)定期回顾与医生沟通。建议每月整理一次血糖监测记录,观察是否存在特定时间段血糖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带着完整的数据去医院就诊时,能帮助医生更准确评估病情控制效果,并据此调整用药剂量、饮食建议或运动计划,实现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

4.结语

正确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规范操作,从准备工作到采血、测试再到数据记录,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掌握科学的监测方法,不仅能帮助糖友及时了解自身血糖变化,还能为医生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坚持合理监测、认真记录、定期回顾,才能真正实现血糖的精细化管理。希望每位糖友都能重视日常监测工作,养成良好习惯,为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