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食管裂孔疝揭秘: 了解这种常见疾病的成因与症状,及如何降低患病风险

作者:陈月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 胃肠肛肠疝外科 发布时间:2025-03-21 15:23:1757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人体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层名为膈肌的肌肉,它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分隔开两个重要的体腔。而食管裂孔,正是膈肌上的一个“通道”,食管通过这里与胃相连。当胃的一部分“不安分”地通过这个裂孔“跑”进胸腔时,食管裂孔疝就发生了。

这种看似神秘的疾病,其实并不罕见,尤其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接下来,我们将从成因、症状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揭开它的“面纱”。

1.追根溯源:哪些因素会诱发食管裂孔疝?

1)先天因素奠定基础。部分人天生食管裂孔就比常人宽大,这一结构上的“小缺陷”,使得胃更容易“突破防线”进入胸腔。就像一扇门的门框过大,门就难以关紧,胃这个“不速之客”便有了可乘之机。这种先天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了解它能让我们在后天更加注意预防。(2)后天因素推波助澜。随着年龄的增长,膈肌的肌肉会逐渐松弛,就像橡皮筋用久了会失去弹性一样,对食管裂孔的“约束力”也

随之减弱。此外,长期的腹内压力增高是重要的“帮凶”。例如,慢性咳嗽时,每次咳嗽都会像在腹腔内掀起一阵“风暴”,瞬间增高腹压;频繁的便秘会让人在排便时不自觉地用力,如同给腹腔施加了一股强大的“推力”;妊娠后期,子宫增大挤压腹腔,也会使腹压升高。这些情况都会迫使胃向胸腔方向“移动”,增加患病风险。

2.身体预警:食管裂孔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消化道的“抗议”。胃食管反流是最典型的症状。当胃内容物“逆流而上”进入食管时,会让人感到烧心,就像有一团火在胸口燃烧;还可能出现反酸,口中有酸味,十分不适。如果反流物刺激到食管,还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原本顺畅的吞咽过程变得艰难,甚至伴有疼痛。(2)其他系统的“牵连”。如果疝入胸腔的胃压迫到肺部,可能会引起咳嗽、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就像肺部的“呼吸空间”被挤占了一样。少数情况下,疝内容物可能发生嵌顿,导致剧烈腹痛、呕吐等紧急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危及生

命。

3.未雨绸缪:如何降低食管裂孔疝的患病风险?

1)管理体重,减轻腹腔压力。保持健康的体重至关重要。肥胖者腹腔内脂肪堆积,就像在腹腔内填满了“重物”,会显著增加腹压。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降低患病几率。(2)调整生活习惯,减少腹压升高因素。尽量避免长期慢性咳嗽,如有咳嗽症状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对于妊娠女性,虽然无法避免腹压升高,但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胃部负担。(3)科学饮食,保护消化系统。避免暴饮暴食,以免胃过度扩张增加腹压;减少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睡前2~3小时尽量避免进食,让胃部有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反流。(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

人和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上消化道钡餐等检查,必要时做食管测压和24小时动态ph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食管裂孔疝,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总结:科学应对,守护消化系统健康

食管裂孔疝的发生是先天因素与后天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并非“不可战胜”的疾病。对于先天结构薄弱者,更应注重后天习惯的调整,通过控制体重、避免腹压骤增等方式“加固防线”;中老年人需关注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一旦出现持续烧心、吞咽异常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妊娠女性可通过分餐制和体位调整减轻胃部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轻度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即可缓解症状,而症状严重者需遵循医嘱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

预防与治疗结合,科学认知与健康习惯并行,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风险,让消化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关注食管裂孔疝,既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品质生活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