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发烧是家长们常常会遇到的状况。看着小脸通红、无精打采的宝宝,新手爸妈们往往会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其实,发烧是宝宝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正常免疫反应,家长们不必过度惊慌。了解正确的退热方法以及掌握必须就医的时机,才能更好地照顾发烧的宝宝。
1.正确认识宝宝发烧
宝宝发烧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而言,腋下温度超过37.3℃就可判定为发热。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比如幼儿急疹、感冒、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都可能引发宝宝发烧。此外,非感染性因素如中暑、接种疫苗后的反应、穿着过多、环境温度过高等也可能导致宝宝体温升高。
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当病原体入侵宝宝身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反应,通过提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帮助身体战胜疾病。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烧对宝宝是有益的。
2.正确退热指南
(1)物理降温。①适当减少衣物:很多家长在宝宝发烧时会下意识地给宝宝多穿衣服、多盖被子,认为捂出汗就能退烧。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捂汗会使宝宝体温升高,散热困难,甚至可能引发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宝宝的体温和环境温度,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宝宝身体凉爽、舒适。②调节室温: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左右,保持空气流通,让宝宝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调节室温,但要注意避免风扇直吹宝宝,空调风口也不要对着宝宝。
③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为宝宝擦拭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通过温水擦浴可以加快散热,降低体温。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擦拭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④使用退热贴:退热贴是一种常见的物理降温产品,它可以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家长可以将退热贴贴在宝宝的额头、太阳穴等部位,但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是否有过敏反应。
(2)药物降温。当宝宝体温超过
38.5℃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目前,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家长在给宝宝使用退热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避免过量用药。同时,要注意两种退热药物不能交替使用,以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补充水分和营养
发烧会使宝宝身体水分流失加快,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家长要鼓励宝宝多喝水,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清淡的汤水、果汁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饮食方面,要给宝宝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保证宝宝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疾病。
4.何时必须就医
虽然大多数宝宝发烧是自限性的,通过正确的护理和退热处理可以逐渐恢复,但有些情况下,宝宝发烧可能提示着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1)年龄小于3个月的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一旦
发烧,可能是严重感染的表现,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因此,只要体温超过38℃,就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2)高烧不退或反复发烧:如果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9℃,且使用退热药物后体温仍不能降至正常,或者发烧持续时间超过3天,就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发烧的原因。
(3)精神状态差:即使宝宝体温不是特别高,但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抽搐等异常表现,说明病情可能比较严重,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
(4)伴有其他症状:如果宝宝发烧的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皮疹、耳痛、头痛等症状,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具体表现,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宝宝发烧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家长们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退热措施。同时,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必须就医的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以免延误病情。相信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宝宝一定能尽快恢复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