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周围神经损伤:如何修复受损神经恢复健康?

作者: 周江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3-21 14:27:471019次浏览[发表证书]

周围神经损伤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常因外伤、产伤、铅或酒精中毒等引起周围神经干或其他分支损伤。种类繁多,目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的类型包括臂丛神经损伤、肌皮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等,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等,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地修复受损神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但是多数人不了解如何修复受损神经?今天小编将分享一篇关于周围神经受损后康复治疗的文章,欢迎收藏!

1.康复治疗的目的

周围神经受损早期的患者主要是镇痛与消肿,同时防治各种并发症,如伤肢关节挛缩与肌肉萎缩;晚期主要是恢复上肢肌力,促进上肢的神经再生,恢复伤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若是肢体功能无法完全恢复,则协助患者应用支具,最大限度发挥代偿功能。

2.康复治疗的方法

1)早期(发病后510日)

物理因子治疗。首先利用红外线、超短波、神经肌肉电刺激、微波、生物反馈治疗等措施,促进局部水肿与炎症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与肌肉代谢,为神经再生创建条件。保持各受累肢体关节的功能位。经研究,周围神经受损后的早期最易发生的现象是关节挛缩畸形,因而应选择适宜的矫形器将受累的关节固定在原有的功能位,如踝关节于垂足时尽可能地固定在90°功能位;腕关节在垂腕时固定在背伸25°功能位等。受累肢体的肿胀处理。病损肢体出现水肿主要与组织液渗出增多、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冰敷、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等方式进行受累肢体的肿胀问题缓解。受累肢体的各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多数患者在周围神经受损后因不良肢位、肿胀、疼痛等问题出现受累肢体关节挛缩甚至畸形的问题,因而于早期应规范性的指导患者的受累肢体关节进行各轴向的被动运动,若是受损程度较轻,患者的耐受度良可,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以此预防受累关节的并发症,

为神经的再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2)恢复期(水肿、炎症消退后)

该时期的康复重点是增强肌肉的质

量、促进神经再生与感觉功能恢复。因而该时期除继续沿用早期的治疗方法外,还可以再应用如下的治疗措施:

①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一般选用三角形电流进行神经肌肉的电刺激治疗,目的是保持肌肉的质量,刺激神经再支配。还可以应用调制中频、直流电等方式进行治疗。

②肌力训练:首先评估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区域的肌力,当肌力为0~1级时,则适当的为患者提供肌电生物反馈、被动运动等治疗;当肌力为2~3级时,则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助力与器械性的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力度与时间不宜过大或过久,否则宜增加肌肉的疲劳度,更不利于肌力的恢复,应循序渐进,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将阻力减少;当肌力为3~4级时,为患者设置抗阻训练,争取让肌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耐力、平衡性、协调性等专科性质的训练。

③感觉训练: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触觉训练,训练的原则是由大物到小物、由粗质到细质、由单一到混合等。首先是使用软物(如橡皮擦)对手指掌侧皮肤进行摩擦,再进行振动觉训练。经过相应时间训练后,再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统一放在一处,让患者在闭眼的情况下通过触摸的行为辨别物体的名称。

④作业治疗:结合患者受累肢体的功能障碍状况为其提供相应的作业治疗方案,如患者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则可以让患者进行拧螺丝、编织、套圈、打字等操作训练;若患者受累部位为下肢,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踩缝纫机、踏自行车等动作训练。

⑤手术治疗: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术式为神经移植术、神经探查术、神经缝合术、神经松解术等,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术式。

总之,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十分复杂,需配合医生积极做好诊治工作,以此有望快速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