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头痛不简单: 神经内科视角下的常见原因

作者:陈疑

(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达川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发布时间:2025-02-14 15:58:04613次浏览[发表证书]

头痛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症状,但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从轻微疲劳到危及生命的多种疾病。据统计,全球约50%的成年人每年至少经历一次头痛,其中约10%的人因头痛严重影响生活。作为神经内科医生,头痛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本文将从神经内科的专业视角,解析头痛的常见病因、鉴别要点及应对策略,帮助读者科学认识这一症状。

头痛的“二元世界”:原发与继发的分水岭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无明确病因)和继发性头痛(由其他疾病引发)。神经内科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症状识别潜在风险。

1.原发性头痛:大脑的“功能性紊乱”

1)偏头痛。①特点:单侧搏动性疼痛,伴恶心、畏光、畏声,约1/3患者有“先兆”(如闪光、麻木)。②诱因:激素波动(女性多见)、压力、睡眠紊乱、特定食物(如红酒、奶酪等)。③治疗:急性期用曲普坦类药物,预防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CGRP抑制剂(新型靶向药)。

2)紧张型头痛。①特点:双侧压迫感或紧箍感,轻至中度,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与焦虑、颈椎劳损相关。②管理: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联合抗焦虑药物,强调生活方式调整。

3)丛集性头痛。①特点:剧烈单侧眼眶周围痛,伴流泪、鼻塞,每日固定时间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②急救:高流量吸氧或皮下注射曲普坦类药物。③案例32岁女性,经期前右侧颞部搏动痛,伴呕吐,服用布洛芬无效——典型无先兆偏头痛,需调整治疗方案。

2.继发性头痛:危险的“红色警报”

此类头痛需立即明确病因,常见类型包括:

1)脑血管意外。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爆炸样”剧痛,伴呕吐、意识障碍。头颅CT可快速诊断。②脑梗死:头痛多为钝痛,常伴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头颅MRI-DWI序列有助早期发现。

2)颅内感染。①脑膜炎:发热+颈强直+头痛三联征,腰穿查脑脊液是关键。②脑炎:头痛伴精神行为异常,脑电图及病原学检测不可少。

3)肿瘤与占位病变。特点:晨起加重,咳嗽时加剧,伴随视乳头水肿。头颅MRI增强扫描可定位病变。

4)药物过量性头痛。长期滥用止痛药(如每月≥15天使用)反而引发头痛,需逐步撤药并替代治疗。

5)警示信号RED FLAGS)。50岁后新发头痛;突发极重度疼痛;伴发热、意识改变或局灶神经体征;妊娠期或免疫抑制者新发头痛。

神经内科医生的“破案工具”

1.病史采集:细节决定方向

SOCRATES法则:部位(Site)、性质(Character)、放射(Radiation)、程度(Severity)、时间(Timing)、诱因(Exacerbating/relieving factors)、伴随症状(Associated symptoms)。

关键问题:“这是您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吗?”(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查体“三重奏”

1)神经系统检查:瞳孔、肌力、反射、病理征。

2)颈项强直测试:脑膜炎的经典体征。

3)眼底镜检查: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

3.影像与实验室检查

1)头颅CT:急诊首选,快速排除出血、大面积梗死。

2)头颅MRI+MRA/MRV:评估肿瘤、静脉窦血栓、微小病灶。

3)腰穿:怀疑感染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必做,需先排除颅高压。

治疗:从对症到对因的跨越

1.急性期处理

1)阶梯用药:轻中度用NSAIDs(如萘普生),中重度用曲普坦类。

2)顽固性偏头痛:静脉注射丙戊酸钠或地塞米松。

2.预防性治疗

1)药物:普萘洛尔、托吡酯、阿米替林(兼顾焦虑性头痛)。

2)非药物:生物反馈疗法、针灸(证据等级B)。

3.继发性头痛的核心:根治原发病

1)感染:足疗程抗生素/抗病毒治疗。

2)肿瘤:多学科协作制定手术或放化疗方案。

预防:让大脑远离“风暴”

1.规律生活:固定作息,避免过度咖啡因。

2.压力管理:正念冥想、认知行为疗法(CBT)。

3.饮食策略:补充镁剂(偏头痛患者常缺乏)、避免亚硝酸盐(加工肉类)。

结语

多数头痛虽为良性,但突发的“剧烈头痛”或伴随神经功能缺损时,必须争分夺秒就医。现代神经内科通过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已能有效控制大多数头痛。记住:忽视头痛可能是对生命的赌博,而科学认知是自我保护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