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焦虑症来袭,护理时该怎么做?

作者: 李艳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5-02-14 15:44:4398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焦虑症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还波及到其日常生活、工作乃至人际关系。面对焦虑症的来袭,我们该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护理呢?

1.认识焦虑症:揭开迷雾,直面真相

焦虑症,这一看似简单的名词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它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或“想太多”,而是一种以过度担忧、恐惧和紧张为特征的心理障碍。焦虑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症状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感到无缘无故的担忧,这种担忧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健康、工作、家庭等。

惊恐障碍:患者会突然经历强烈的恐惧感,伴随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仿佛即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不安,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被他人嘲笑或贬低。

2.护理策略:多管齐下,精准施策

1)心理支持:构建安全的避风港

倾听与理解:首先,护理者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他们的恐惧和担忧。不要急于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有时候,仅仅是被听见和理解,就是对患者最大的支持。

鼓励表达:鼓励患者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减轻内心的压力。

情感共鸣:护理者可以尝试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表达对他们感受的理解和共鸣,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认知行为疗法:重塑思维,改变行为

识别并挑战负性思维: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许多负性思维,如“我肯定会失败”、“别人都在嘲笑我”等。护理者可以帮助患者识别这些思维,并引导他们用更现实、更积极的想法来替代。

暴露疗法: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步让患者面对他们恐惧的情境或物体,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减轻或消除恐惧反应。

放松训练: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帮助他们在紧张焦虑时迅速恢复平静。

3)药物治疗:科学用药,谨慎选择

抗抑郁药:对于部分焦虑症患者,抗抑郁药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有效。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可快速缓解焦虑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因此,应短期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生活方式调整:细微之处见真章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缓解焦虑至关重要。护理者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进而促进心理健康。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运动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之一。护理者可以陪同患者一起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改善心情。

5)社会支持: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护理者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专业帮助:当患者的焦虑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护理者可以协助患者预约就诊,并陪同他们一起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3.突发情况应对:沉着冷静,化险为夷

在护理焦虑症患者时,突发情况如惊恐发作或自杀倾向需迅速应对:

1)惊恐发作

引导深呼吸或放松训练。

确保环境安全,防止受伤。

2)自杀倾向

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确保患者有人看护,防止自杀行为。

4.结语

焦虑症虽然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和挑战,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就一定能够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作为护理者,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爱心,陪伴患者一起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挑战。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患者的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