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近视、远视、散光, 这些屈光不正都是怎么回事?

作者:毛庆红

(乐山爱尔眼科医院)发布时间:2025-01-24 17:20:3492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眼科门诊,我们常常听到“近视”、“远视”和“散光”这几个词,它们如同眼科领域的“三剑客”,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你是否真正了解过,这些屈光不正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觉质量的?

1.屈光不正的“元凶”:眼球与光线的“不和谐”

要理解屈光不正,首先得从眼球的光学原理说起。眼球,这个精密的光学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外界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然而,当眼球的屈光状态发生改变,使得光线无法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时,屈光不正便发生了。

1)近视(Myopia):近视,这个让“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视力问题,其根源在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可以想象,如果眼球的屈光系统调整得过于“敏锐”,就像一台相机镜头对焦过近,那么光线就会在到达视网膜之前就提前聚焦了。这样一来,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就会变得模糊。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都可能是近视的“幕后推手”。

矫正方法:凹透镜(即近视眼镜)是近视患者的“得力助手”。它通过使光线发散,使得光线能够延后聚焦,恰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视力。

2)远视(Hyperopia):与近视相反,远视患者通常看远和看近都不清晰,但相对而言,看远可能比看近稍微清晰一些(实际上仍然模糊)。这主要是因为眼球的屈光力过弱或眼轴过短。如果把眼球的屈光系统比作一台相机镜头对焦过远,那么光线就会在到达视网膜之后才聚焦,导致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其发出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都会变得模糊。

影响因素: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远视的发生。

矫正方法:凸透镜(即远视眼镜)是远视患者的“救星”。它通过使光线会聚,使得光线能够提前聚焦,恰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恢复清晰的视力。

3)散光(Astigmatism):散光,这个让视觉世界变得“扭曲”的屈光不正,其根源在于眼球的屈光面(主要是角膜)不规则。如果我们把没有散光的角膜想像为一个光滑的圆球面,那有散光的角膜就不够圆,像是一个被挤压过的椭球面。这样一来,光线在通过角膜时就会发生不同的折射,导致在视网膜上形成多个焦点,而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影响因素:先天性因素、眼部外伤、角膜疾病等都可能导致散光的发生。

矫正方法:柱面透镜(即散光眼镜)是散光患者的“必备良品”。它通过在不同的方向上提供不同的屈光力,使得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焦点,从而矫正视力。

2.屈光不正的“突发性”:生活中的“不速之客”

屈光状态并非固定,会随年龄、生活习惯及眼部疾病变化,成为生活中的“不速之客”。

年龄因素:年龄增长,屈光力减弱,远视加重,晶状体弹性降低,影响视力。

生活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易导致近视,良好习惯可预防。

眼部疾病:角膜疾病、白内障等可改变屈光状态,需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3.屈光不正的“应对之策”:科学矫正与预防并重

面对屈光不正,我们不能忽视也不能盲目应对。以下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根据个人屈光状态,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常见的矫正工具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我们常说的隐形眼镜),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改善视力。

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是一种便捷的矫正方式,特别适合那些对外观有较高要求或者需要进行特殊活动(如运动)的人群。其中的离焦软镜、离焦RGP、角膜塑形镜也适合用于延缓儿童近视度数的增长。

对于一些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方式来矫正屈光不正,如角膜激光手术、ICL晶体植入术。

确保所选的矫正方法能够提供最佳的视力矫正效果,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更换或调整。

预防为主: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预防屈光不正发生发展。

定期检查:定期眼部检查,及时了解屈光状态变化,调整矫正方案或采取治疗措施。

4.结语

近视、远视和散光这些屈光不正问题,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们、科学应对它们,就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这个充满光明的世界里,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自己的“视”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