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小心!牙外伤来袭,你该如何应对?

作者:刘晓盼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发布时间:2025-01-24 17:02:51918次浏览[发表证书]

了解牙外伤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很重要。牙外伤常因猛击或不当咀嚼而发生。了解应对方法可减少痛苦,提升口腔健康。

1.牙外伤的定义及分类

牙外伤,专业术语被称为牙齿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直接或间接导致口腔、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这样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到牙齿本身,也可能影响到牙齿固定在口腔中的结构,包括牙髓、牙骨质、牙鞘、牙周膜等。

根据牙外伤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医学上将其大致分为四大类。首当其冲的是牙冠裂纹或者断裂,这种情况下,牙齿的部分或者全部可见部分会有受损。是牙髓损伤,包括牙髓挫伤和牙髓露出,造成牙齿内部受伤。第三类,是牙齿完全或部分脱位,即常说的牙齿“断了”,“落了”。一类是牙周组织伤害,这种类型的伤害会影响到负责固定牙齿的牙槽骨和牙周膜。

随着对牙齿损伤认识的逐步深入,医学界还细分出了更多类型的牙外伤,如牙齿裂纹症、牙齿震颤、牙根断裂、牙齿牙槽骨骨折等,这些都反映出牙外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应对牙外伤,就需要对其具有全面、准确的理解,这样才能对症施治,最大限度地保护受损的牙齿和牙齿周围组织。

2.牙外伤发生的社会生活因素

牙外伤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生活因素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许多环境和个人行为都可能成为牙齿外伤的诱因。比如,不规范的运动行为是个重要因素。做剧烈运动时,如未做好防护措施,牙齿很容易受到撞击造成断裂、脱落,甚至是根骨的损伤。这包括一些常见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拳击、自行车运动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加大牙外伤的发生概率。比方说,过度食用脆硬食物或使用牙齿撕咬扯拉过硬的包装袋,都可能对牙齿造成直接损伤。

生活习惯亦是一个需关注的领域。久坐不动、过度疲劳等,容易使人在不经意间由于头部无力或失去平衡而导致牙齿外伤,尤其在儿童人群中比较常见。在社区环境中,如楼梯、地板等硬物,以及户外游乐设施,多有可能成为牙外伤的诱发源。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日常的生活安全,同样是预防牙外伤的重要手段。无论何时何地,保护好牙齿,都是保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

3.类型对应的牙外伤处理方式

牙齿折裂、脱落、牙槽骨骨折是牙齿外伤的种类,处理方式因情况而异。折裂轻微者修补即可,涉及牙髓需根管治疗。牙脱落需及时正确保存并就医,恒牙可重新定位或种植。牙槽骨骨折需紧急处理,固定骨折块以防进一步伤害,可能手术修复。保留牙齿、维护口腔健康是最终目标,及时就医、科学处理至关重要。

4.推广和普及牙外伤的应对知识,提升口腔健康意识

牙外伤,作为口腔健康的重大威胁,自然不容忽视。有效推广和普及牙外伤的应对知识,并在社会上提升口腔健康意识,实至名归。

在准确了解牙外伤知识的前提下,学校、家庭、媒体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渠道可以用来普及这些知识。例如,学校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处理牙外伤,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这些知识,提醒孩子在游戏、运动中要注意保护牙齿。媒体和网络也能有效地传播牙外伤应对的正确方法,以及牙外伤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截至目前,许多人对牙外伤还存在诸多误解,比如认为牙齿损伤可以自愈、暂时没有疼痛就无需处理等。普及正确的牙外伤识别与急救知识,尤为重要。只有当每个人都熟悉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面对牙外伤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小牙外伤所带来的伤害。

也要鼓励大众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口腔健康的全民保护,让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笑容。

5.结束语

牙外伤常见且影响生活质量,需防治。社会生活是主要诱因,普及应对知识重要。口腔健康意识提升,预防口腔疾病,保护“口腔之窗”,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