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民间用“胆”,“治病”还是“致病”?

作者: 黄琳

(梧州市人民医院 临床药学室) 发布时间:2024-09-20 13:47:478137次浏览[发表证书]

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自古至今,在民间一直倍受推崇。民间偏方中,不仅是蛇胆,鱼胆、甚至鸡胆都被认为是清肝明目,祛火的“神药”。现实中有不少人因听信偏方,服用蛇胆、鱼胆、鸡胆、青蛙胆等动物胆囊而导致中毒的事件,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所以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中药材的蛇胆的药用历史和炮制要求,认识盲目服用动物类胆囊是“治病”还是“致病”。

1.蛇胆的药用价值和炮制要求

蛇胆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痉、搜风祛湿、明目益肝之功效。最早记载见于汉朝《明医别录》,有蚺蛇(蟒蛇)胆、蝮蛇胆以及我国特有的蕲蛇的蛇胆。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行气祛痰,祛风去湿,治疗咳嗽多痰、目赤肿痛、皮肤热毒、口眼生疮、肺热咳嗽、胃热疼痛、肝热目赤、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和痔疮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对神经衰弱、高热神昏和小儿惊风等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蛇胆应用广泛,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散等共20多个以蛇胆为主要原料的品种。但药典中并无收录蛇胆,仅在附录中指出“蛇胆汁,为眼镜蛇科、游蛇科或蝰科多种蛇的胆汁”。蛇胆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工序方能入药,炮制步骤如下:清洗晾干后用高度白酒浸泡或蒸煮等,以达到杀菌、减毒增效的作用。

2.服用动物类胆囊的危害

民间用“胆”,包括蛇胆、鱼胆、鸡胆等动物类胆囊。未经任何炮制的动物胆囊,有些民众甚至直接生服,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严重损害。鸡胆汁中含有一种叫做“胆酸”的物质,虽然在人体内少量的胆酸对健康无害,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如果鸡只携带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其胆囊也会被污染,食用未经充分烹饪的鸡胆,有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对于少数对特定动物蛋白敏感的人来说,直接食用鸡胆会引起过敏反应。若饲养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疾病,这些药物会残留在胆囊中,长期、大量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鸡胆,对人体健康不利。鱼胆中的毒素可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肝损伤等,甚至威胁生命。鱼胆汁内的成分能刺激胃肠道,造成胃黏膜和肠壁的炎症反应,长期、大量摄入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鱼胆汁中的某些物质具有较强的肝毒性,能够直接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功能,长期作用下会诱发慢性肝病。部分鱼类的胆汁中含有的毒素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重者会发生抽搐、昏迷。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反应、血压下降等。未经炮制加工的生蛇胆,含有胆汁毒素、组织胺、胆盐及氢化物等,均具有较大的毒性。

3.鱼、蛇胆中毒的临床表现

、蛇胆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最早可出现强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上腹痛或脐周痛明显,为绞痛或隐痛,患者可有腹胀气、肠麻痹、肠鸣音消失、麻痹性肠梗阻或应激性溃疡等发生在食用鱼胆后1~4天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腰痛;2~3天可出现乏力、纳差以及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区叩击痛,偶有腹水、肝昏迷,严重者进展为急性肝衰竭。还可能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烦躁不安、四肢麻木、神志模糊、谵语、抽搐癫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心动过速或过缓、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症鱼、蛇胆虽小,却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危害不容小觑!

有市民误吞食鱼、蛇胆且出现上述症状,请尽快就医。

4.结束语

现实中,因听信偏方服用蛇胆、鱼胆等动物类胆囊中毒的不良事件屡见不鲜,正反映了群众用药的盲目性,蛇胆鱼胆中毒无特效的解毒药,必须加强群众安全用药的宣教,杜绝一切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服用动物类胆囊的盲目行为。若确实需要服用蛇胆类制品,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