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进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面对糖尿病肾病这一严峻挑战,我们深刻认识到预防胜于治疗。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功能。本篇章将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策略。
1.糖尿病肾病概述
(1)糖尿病肾病定义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它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2)发病原因
长期高血糖:持续的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尿的出现。同时,高血糖还会刺激肾脏细胞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促进肾小球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小球内压力升高,进一步损害肾脏微血管。长期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家族中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血脂异常可导致肾脏内脂质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肾脏细胞。
(3)表现症状
早期症状:糖尿病肾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此时,患者一般不会感到不适,只能通过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中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夜尿增多等症状。
晚期症状: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的肾功能会严重受损,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贫血、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2.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1)严格控制血糖
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期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等)并记录,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目标是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低糖高纤维食物,合理分配三餐,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及暴饮暴食。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注意运动强度,前后监测血糖防低血糖。
(2)有效控制血压
定期自我监测血压,每周至少一次,不稳定时增加次数,目标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压高时遵医嘱用降压药(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低盐饮食(每天不超6克盐),避免熬夜劳累,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3)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盐摄入防血压高和水肿,限制脂肪摄入防血脂异常,选瘦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过多植物蛋白。适度进行运动(如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控制血糖血压和体重,注意热身和放松防受伤。戒烟限酒,减少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计算BMI,应在18.5-23.9之间)。
(4)定期检查
尿常规检查,若有蛋白尿进一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明确肾脏损伤程度。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等指标):解肾脏功能变化,异常时调整方案延缓进展。
眼底检查,因糖尿病易并发视网膜病变且与肾病常同时存在,有助于了解肾病进展。
根据病情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了解心血管情况,心血管疾病会致肾病进展。
最后,预防糖尿病肾病需要综合采取严格控制血糖、有效控制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等措施。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