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或进食后总会出现反酸烧心;很多人在餐中、餐后、睡眠或晨起时发生轻重程度不等的咳嗽、咳痰或哮喘样发作;很多人长期被不同程度的咽部异物感所困扰,甚至出现夜间呼吸不畅或刺激性咳嗽,被迫处于端坐位或直立位。以上均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但除了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部分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出现误诊误治。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简单来说就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胃和食管之间的阀门叫食管下括约肌,当它不能正常关闭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胀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胃食管反流病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与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偶尔发生一两次可以理解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反复发生就是一种疾病了。如果忽略治疗可能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的还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常见症状包括烧心和反酸。烧心是指患者会感觉到胸骨后部有一种烧灼感,尤其是在进食后或弯腰或躺下时症状更为明显。反酸是指患者会感受到有酸性物质从胃部反流至口腔,通常伴随着一种酸涩的味觉。
胃食管反流的非典型症状较多,常累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包括腹痛、腹胀、胸痛、吞咽困难、嗳气等胃肠道症状;咳嗽、咳痰、憋气、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性淸嗓等咽部症状;耳鸣、鼻塞、流涕、口苦、口臭、龋齿等耳鼻口腔症状。
3.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
当食管正常防御机制与胃酸、酶等攻击因子之间失去平衡时,就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GERD)。一般来讲,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存在裂孔疝,会损伤胃和食管之间的屏障。但是,食管裂孔疝是常见的,并非所有有裂孔疝的人都会出现反流。
肥胖、怀孕、吸烟、酗酒、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富含咖啡因丰富的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都可能导致反流症状。肥胖导致腹部压力的增加,超过了胃和食管之间的屏障。
4.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轻至中度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抗酸药物等,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患者在治疗后可以达到症状缓解,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实现病情的长期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重度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则需要遵医嘱采用更长期或更高剂量的药物治疗,以维持症状控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抗反流手术治疗。常见的抗反流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微创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包括:食管微量射频治疗、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和胃底折叠术等。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磁环括约肌增强术、下括约肌电刺激等。
5.胃食管反流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肥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健康的体重;选择清淡、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高脂肪、高糖、辛辣食物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反流的风险。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饱食,睡前2小时不宜进食。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选择强度适宜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睡觉时抬高床头15-20cm。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勒紧裤带、避免着紧身衣、用力咳嗽、用力排便和闭气提重物,减少对腹部的压力。
不滥用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都可能损伤下食管括约肌,增加反流的可能性。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不要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总之,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配合治疗,规律服药,避免不良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