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或并发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中认为直接损伤因素为胃酸,胃蛋白酶,非结合胆盐,胰酶等反流物。而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将胃反酸称之为“吐酸”,针对胃反酸症状,中医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发病症状分为了不同类型,也有不同的针对治疗策略。接下来对胃反酸中医的治疗方案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胃反酸的中医辨证,你知道吗?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将胃反酸定义为“吐酸”“呕苦”“嘈杂”等范畴,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胃中酸水上犯而产生的相应症状,在中医理论中也根据患者的不同表征,辨证看待不同胃反酸症状。
肝胃郁热型胃反酸在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以泻肝清火,抑酸和胃为主,临床针对该类型的胃反酸主要使用药物为加味左金丸,柴胡舒肝丸,丹栀逍遥丸等药物。
食滞胃脘型胃反酸主要症状有反酸,嗳气臭腐,恶心,舌苔发腻等相应的症状,在临床治疗上应该以消导食滞,抑酸和胃为主,促进患者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常用临床治疗药物包括保和片,香砂枳术丸等。
脾胃虚弱型胃反酸患者多因脾胃虚弱导致胸部隐痛,大便溏薄,舌苔发白,脉搏偏细等症状。在治疗上应该以养胃安中,抑酸和胃为主。在药物的选择上可以使用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等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
上面讲述的是常见的胃反酸中医辨证,针对不同的胃反酸症状,在中医临床上有相应的药物治疗策略。但是除了相关的药物治疗以外,在中医临床上针对胃反酸还有许多的治疗方式。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胃反酸的治疗效率,更是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
胃反酸的中医治疗,你了解吗?
1.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策略,针对胃反酸,可以通过刺激胃脉穴位,例如足三里穴等,进而调节患者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收缩力,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症状。同时还可以对食道括约肌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以增强食道括约肌的收缩力,降低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的可能性,降低胃反酸发生概率。
2.按摩。按摩保健也是中医上极为常用的治疗策略,在针对对于胃反酸的治疗可以通过对患者腹部顺时针轻轻按摩的形式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可以按摩患者背部,对患者的脊柱和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调理效果,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概率。
3.艾灸。艾灸是以艾绒制成的各种炙材作为治疗工具,通过点燃之后的热量靠近或接触病变部位或穴位,刺激局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的特殊中医外治方法。在针对对于胃反酸的艾灸治疗也可以通过将艾绒燃烧刺激的方式对患者的关元穴、足三里穴进行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对人体脏腑气血的阴阳起到调和作用。特别是针对脾胃虚寒型胃反酸患者,通过艾灸的形式能够补阳健胃,调气顺脾。在纠正患者胃反酸症状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再次发生胃反酸的概率。
4.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保健疗法,将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对准耳穴贴紧并施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咐患者每日自行按压,以刺激穴位。而在胃反酸的治疗上,通过刺激脏腑在耳朵的反射区域如肝、胆、脾、胃等实现通经疏络,修复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效果。
5.生活保健。中医更是强调了通过日常保健的形式来提升免疫力,降低胃反酸发生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粗糙纤维食物,每次进食适量,避免大量进食,减轻肠胃负担。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进食过程中细嚼慢咽,减少空气吞咽等形式来降低胃反酸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针对胃反酸中医通常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症型来进行治疗。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外,也有许多其他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保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降低胃反酸发生概率,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