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数量高达400万人,每年因癌症去世的人数也高达280万人。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癌症,以达到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目的。然而,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疗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
化疗前,患者往往会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耐心倾听和理解。向患者解释化疗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化疗的原理、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化疗的周期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正确对待化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3、身体状况评估
化疗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确保患者具备化疗的条件,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二、化疗中的护理
1、药物护理
化疗药物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心理护理
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
3、副作用护理
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必要时使用止吐药物;保持头皮清洁,避免用力搓洗;口腔溃疡患者可使用口腔溃疡贴剂或漱口水;骨髓抑制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4、生活护理
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疲乏、无力。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照顾,如:进食、洗漱、翻身、大小便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5、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生活状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疗效、副作用情况、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
三、化疗后的护理
1、恢复期护理
化疗结束后,患者进入恢复期。护理人员应继续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观察有无残留症状,如:恶心、呕吐、脱发等。指导患者逐步调整饮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
2、心理护理
化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继续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3、随访和复诊
化疗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诊,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复诊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并提醒患者按时就诊。
总结:
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涉及到心理、生理、生活等多个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癌症,迎接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吕含容.心理疏导护理对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