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麻醉,你可能会想起手术打针或吸气,导致你暂时失去痛觉与意识,在手术结束后会再恢复,但是对于麻醉,许多人望而生畏,担忧“麻醉会让脑子变笨”。麻醉时我们身体经历了什么?麻醉真的会伤害大脑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麻醉的世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麻醉形成正确的认识。
1.什么是麻醉?
麻醉是利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在人体局部或全身产生特殊状态,确保患者在这种状态下感受不到疼痛,以便承受未麻醉难以承受的刺激与操作。
2.麻醉方式有哪些?
局部麻醉:在人体某一部位或区域产生镇痛效果,不会对人体的意识与肌松产生影响,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与神经阻滞为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
区域麻醉:能够在人体的某大块区域产生镇痛作用,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肌松,例如脊椎腰椎穿刺阻滞与脊椎硬膜外阻滞等。
全身麻醉:能够在人全身产生镇痛、镇静、肌松与记忆消除的作用,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有吸入性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平衡全身麻醉等。
3.全身麻醉时会经历哪些阶段?
麻醉诱导期:麻醉医生通过开放的静脉通道注射麻醉药物,几分钟内即可进入睡眠状态,部分人会感受到轻微的疼痛,主要是因麻醉药物具有短暂的刺激作用。
麻醉维持期:此时已经无法感知外界,手术过程中也不会出现疼痛与不适。
麻醉苏醒期:在手术结束后会逐渐恢复意识,通常刚苏醒时会有呛咳感觉,主要是因术中喉罩或气管导管产生的影响。部分人在术后可能伴有咽部疼痛,通常数小时或第二天就会自行消失。
4.麻醉会对记忆力产生影响吗?
很多人担心麻醉药物的安全,担心全身麻醉后会影响记忆力,那么麻醉安全性到底怎么样呢?目前临床中所使用的多数麻醉药物作用时效较短,在手术结束停药后,在体内即可迅速代谢,对于记忆力并不会形成长远的影响,所以在全身麻醉时无需过于担忧。
5.儿童全麻后会不会“变傻”?
儿童在全麻后是否会出现智力下降情况,目前还未形成明确的证据证明。对于单次、短时间的全麻,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是暂时的,主要是因全麻药物多为短效剂型,代谢速度较快,因此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实施全身麻醉,并不会导致儿童“变傻”。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其大脑与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其敏感性相对较高,因此针对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实施全麻手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尽量推迟非紧急手术,以减少潜在危险。
6.手术麻醉前不让吃饭喝水,术前一天就不吃晚餐?
手术前禁食禁饮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在麻醉期间发生呕吐、误吸,通常医生会结合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与患者的健康状况,告知患者禁食6~8小时,禁饮2~4小时。有些患者担心手术风险,在术前一天不吃晚餐,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手术时间排在第二天下午或晚上,长时间的禁食禁饮极易引起低血压、低血糖、恶心等不适症状。因此在术前需要与手术或麻醉医生对术前禁食的要求进行讨论,以保持合理的禁食禁饮,减少对术中麻醉的干扰。
7.麻醉有风险,身体有问题就不能麻醉吗?
身体有问题不代表不能接受麻醉,在科学的管理与评估下均可以接受麻醉,主要步骤为:
全面的术前评估: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既往治疗史、基础疾病、手术类型、过敏史等,进而评估麻醉风险。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可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手术要求,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术中监测与管理:在手术期间,麻醉医生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做好并发症预防。
术后恢复:在麻醉后,患者会在麻醉恢复室接受监测,以确保患者平稳向术后恢复阶段进行过渡。
多学科团队合作:针对存在复杂医疗问题的患者,麻醉医生可以与其他专科医生合作,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进而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麻醉保障。
麻醉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与减轻痛苦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麻醉学不仅是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带领您认识麻醉,了解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