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儿童传染病,5岁及以下婴幼儿好发,特别在夏季和秋季的高发季节中更为常见,因此让许多宝妈忧心忡忡。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这些病毒不仅会引起孩子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还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及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与安全。因此,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让我带您一起深入了解小儿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症状一般在孩子感染病毒后的3到7天内出现,这段时间被称为潜伏期,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为7到10天。手足口病在发病初期,孩子通常会出现一些全身性的不适症状。比如发热,体温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持续2到3天,让孩子感到乏力和疲倦。同时,在口腔内,尤其是舌头、牙龈和口腔两侧出现小型溃疡,导致疼痛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喉咙疼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这会使得孩子在吞咽时感到明显的不适。紧接着,在孩子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陆续出现具有特征性的皮疹或疱疹。手部的皮疹大多出现在手掌、手指侧面以及指尖等部位,它们可能呈现为红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发展为小水疱。足部的皮疹则更多见于足底、脚趾侧面以及脚跟处,形态与手部皮疹相似。还有些孩子手上、脚上的皮疹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甚至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水疱,让孩子感到瘙痒和不适。
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的体液或粪便传播病原体,因此,日常生活应有正确卫生习惯,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的体液、粪便、衣物等。
(2)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手足口病的另一种传播途径,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唾液和呼出气体中的病毒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就可能感染。尤其在密集的公共场所,飞沫传播的风险加大。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消化道传播:如果食用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当病毒进入肠道内,也可能会引起手足口病。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对于预防手足口病至关重要,包括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等。
(4)间接接触传播:肠道病毒具有一定的存活时间,如接触被病毒污染后的食物、衣物、玩具、餐具等物品,也可能会感染手足口病。因此,保持个人卫生和孩子的生活环境卫生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让孩子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并定期对贴身物品进行消毒。
3.手足口病治疗措施
(1)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
(2)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合理饮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等。由于手足口病常伴有发热,可给予对症物理降温,必要时需要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降低体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对症治疗:针对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口腔溃疡和皮疹带来的疼痛是手足口病患者主要的不适症状之一。如有口腔疱疹和溃疡可使用开喉剑喷剂、等外用药物;皮疹可使用抗病毒药膏进行治疗。
(4)药物治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清热解毒中草药进行治疗。对于重症患儿,可能需要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
(5)使用α干扰素等广谱抗病毒药物:目前对于手足口病尚无特效的药物,但是,研究表明,临床使用α干扰素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具有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的作用。
(6)住院治疗:对于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困难、脑炎或心肌炎,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总之,宝妈应多学习相关科普文章,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预防措施的了解。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和科学防控,我们定能有效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健康与快乐,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