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医“冬病夏治”秘籍,改善身体状况轻松做到

作者: 邱黎明

(柳州市工人医院 中医科) 发布时间:2024-09-06 11:30:316681次浏览[发表证书]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们祖国医学的瑰宝之一,冬病夏治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冬病夏治疗法,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为指导,是对一些冬季发作频繁或症状明显而夏日却症状缓解或发作较少的病症的一种防治调养方法。

1.冬病夏治的特点

冬病夏治疗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选择冬天易发或加重的病症,在夏令三伏天进行调治。因寒冷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的病症,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中风)等。

冬病夏治疗法与一般中医疗法有着很大不同,它是属于预防性的治疗措施之一,符合中医“平时治本”和“治未病”的思想。夏天三伏时段,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在中医看来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充盈、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未发病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

2.冬病夏治的调养原则

根据《内经》“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和“春夏宜养阳以防阳气易损,秋冬宜养阴以防阴精易耗”的调养原则,进行“反季节调治”,也就是选择在疾病不易发作的相对缓解季节进行防治。

一般从每年七月份(农历三伏天前后)开始冬病夏治,主要采用培本扶正的防治方法。而扶正培本,重在顾护阳气。饮食上,对于素体阳虚的人,宜常食大枣、桂圆、荔枝、核桃、山药、牛肉、猪腰、鹌鹑、黄鳝、鲑鱼、鲈鱼等益气温阳的食品。选用这些温补阳气的食品与粳米一起熬制成粥食用,同样可以收到益气强壮、调节免疫的效果。

除了食疗药膳外,也可在中医指导下适当服用些益气温阳的中药。中药内服可选择汤剂、膏剂、药酒、药茶等。外治法可以采用药末(或药膏)外贴、穴位按摩、施行针灸艾灸等方法,内外兼治,治病求本。

3.冬病夏治的应用

首先,冬病夏治是中医特有的疗法之一,具有明显的季节概念,要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所谓“辨病”,就是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调治方法。比如寒胃病,除了内服健脾温养的中药外,可以选用温通药粉外敷,或用温散中药制作成衣兜挂带。对于寒性关节疼痛患者,则可选用药酒配合发泡疗法进行调治。哮喘患者则适宜采用穴位敷贴疗法等。

“辨证”就是针对不同的病因与证型,施行审因论治、分证调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症下药”的意思。如慢性支气管炎肺虚者(主要表现怕风、易汗、易感冒),宜选用补肺养肺之法;脾虚者(饮食不香、脘腹作胀、大便稀溏等),宜选用健脾运脾之法。

其次,冬病夏治要重视正气的调养。冬病夏治从正气立论,一切调治措施都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为目的。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夏季利用健脾养肺、益气补肾的扶正培本之法调治,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和御寒能力,使其冬季寒冷时不易发作,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夏治调养获得治愈。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夏日里应“早卧早起”。晨起后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机体调节功能,可增强对热的耐受力。午饭后可适当午睡,以养精蓄锐,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晚上不可贪凉而卧,睡于露天、屋檐、走廊及窗前等处,更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以免外邪侵入人体,引起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关节酸痛和面神经麻痹等症。

夏季暑热湿盛,外出时要戴草帽或打伞,以遮挡阳光的直接照射。出汗多时,湿衣汗衫要勤洗勤换,以防暑湿并袭。为防中暑,身边和家中应备有一定的清热解暑药,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还可常饮绿豆汤、消暑茶等。夏令消化功能差,应以温软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适当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等,还可经常吃些藕粉、莲子粥、荷叶粥等。少吃油条、肥肉等厚味之物,以防生热、生湿。尤其须忌过食生冷食物,如冷饮、凉粉、冷菜等,以免损伤脾胃,诱发疾病。

冬病夏治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在治疗实践中的充分体现,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特色疗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属上上之策,很值得推广。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