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心力衰竭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心力衰竭是怎么发生的,对其临床表现也不是很清楚,本文带您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于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以便于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
1.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因为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的代谢需求。根据不同的病因、表现及病变部位,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以及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衰。诊断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很多,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脏杂音、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体征;还可以通过心电图来检测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等情况;超声检查是诊断心衰的重要工具,能够准确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心室大小、心脏瓣膜、心室收缩和舒张情况;通过X线胸片能够观察出心脏大小和肺部有无淤血、水肿等表现情况;此外通过血液检查能够检测出如脑钠肽(BNP)水平等心脏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2.心力衰竭是如何发生的?
心衰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病或其他因素导致心脏功能衰退的结果,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个最常见原因,冠心病发作时会因供血不足的心肌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高血压也是正常心力衰竭的一个常见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来泵出血液,大大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最终导致心脏变得肥厚和僵硬,泵血能力下降;心肌病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其会损伤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的功能异常(如狭窄或关闭不全)会造成心脏内血液流动不顺畅,加大心脏的负担,长期的瓣膜疾病会导致心脏功能衰退,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心室纤颤)会干扰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大大增加心脏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感染、不规则服用药物、饮酒过量以及过多的摄入盐等都会影响心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心力衰竭。
3.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很多种,根据病程的长短以及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左心衰竭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夜间或平躺时症状会加重)、肺水肿;右心衰竭主要影响体循环,导致体内静脉系统的液体潴留,表现为脚踝和小腿的水肿、肝脏肿大、疼痛、腹水、颈静脉扩张、食欲不振、恶心和腹胀等症状。除此之外,还会出现疲劳和乏力、体重增加、心悸、尿量减少、低血压、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陷入昏迷,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4.心力衰竭如何进行治疗和预防?
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临床医学中常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氯沙坦、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等醛固酮拮抗剂,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针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无法完全控制症状,需要进行手术或植入器械,如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协调心脏不同部位的收缩,改善心脏功能;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针对于因冠心病或瓣膜病引发的心力衰竭,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瓣膜修复手术;此外,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只能选择心脏移植,其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控制高血压,严格管理糖尿病,积极治疗冠心病,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毒性,戒烟,选择低脂、低盐、富含纤维和抗氧化剂的饮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定期体检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力衰竭。
总之,心力衰竭的发生是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