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心律失常:心脏的“节拍”失常

作者:肖玉美

(会理市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4-09-06 10:52:547115次浏览[发表证书]

心脏是我们机体内一个强大的“泵”,它通过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而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节拍器”失灵了,导致心跳的规律被打乱。本文将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保护心脏健康。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有多种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高。

2.遗传性心律失常:部分心律失常与遗传因素有关,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这些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

3.后天获得性因素:包括麻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低温、药物作用、胸腔或心脏手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一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非保钾利尿药、肾上腺素、多巴胺及某些抗肿瘤药物,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4.生活方式和习惯:剧烈运动、情绪波动、饮酒、浓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等,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5.其他因素: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低氧血症介导的心肌缺氧等,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其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

1.心悸:患者常感到心跳异常或过快、过慢,以及有漏搏感。

2.胸闷和乏力: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胸闷和乏力感。

3.头晕和低血压:心律失常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和低血压。

4.出汗和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5.其他症状: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患者还可能出现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症状。心律失常还会影响肾血流量,导致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影响肠系膜动脉,导致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检查和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各种检查手段,包括:

1.心电图检查: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是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

2.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和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弥补体表心电图的不足。

3.其他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血管造影等,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4.特殊检查:如经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检查等,可进一步分析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和心律失常机制。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1.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方式之一,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等,可以调整心脏电活动,维持正常的心律,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对于某些病情较为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介入治疗,如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或心脏消融术进行治疗。

3.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患者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等。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规律作息,保持心理健康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心电图监测,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感觉。

心律失常的预防

预防心律失常,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原发病,具体建议如下:

1.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走、深呼吸等。合理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紧张。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迹象。对于老年人群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更加重视心脏健康的监测。

3.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4.合理用药:在使用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心律失常是心脏的一种常见问题,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保护心脏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心脏健康,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泵”。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