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从口腔到肠道: 全面解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防治

作者: 莫素娟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布时间:2024-08-23 14:47:547147次浏览[发表证书]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它可以是轻微的,如牙龈出血,也可能是严重的,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内出血,但无论哪种情况,及时识别并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详细介绍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原因和防治,希望引起公众对这一疾病的重视

1.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大类。上消化道出血通常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而下消化道出血则涉及小肠、结肠和直肠的出血。

2.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

1)呕血:表现为呕吐物中带有鲜红色或咖啡色样物质。

2)黑便:大便呈黑色、粘稠、柏油状,这是因为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消化酶作用后变成了黑色,医学上称为黑便症。

3)便血:下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便。

4)贫血:长期少量出血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和心慌等症状。

5)腹痛或腹部不适:出血可能伴随腹痛,尤其是当出血是由于炎症或肿瘤引起时。

3.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1)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常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

2)胃炎:急性或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

3)食管静脉曲张:尤其常见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导致严重出血。

4)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结肠炎,炎症区域容易受损出血。

5)息肉和肿瘤:消化道中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可能引起出血。

6)血管异常:如血管扩张症或血管瘤等,可造成慢性或急性出血。

7)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黏膜损伤。

4.消化道出血的处理与治疗

1)紧急处理措施

面对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及早识别,迅速采取行动防止病情恶化。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紧急处理步骤:

保持冷静:发现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如果怀疑是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以免加重出血状况。

静卧休息: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尽量让患者平躺,并将双腿抬高,有助于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负担。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血,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避免血液误吸入气管。

立即就医:任何形式的消化道出血都应立即就医,特别是大量出血时。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让患者平躺,抬高双脚,避免活动。

准备好相关信息: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准备好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资料、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等信息,以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

医生可能会采用以下方法来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并且可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造影、CT扫描或血管造影,以确定出血源。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如抗酸药、凝血药物等帮助止血和治疗溃疡。

手术治疗:在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状况等因素。

5.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保持健康饮食,避免过度饮食和快速进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酒精等可能刺激消化道的食物应适量摄入,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管理压力,长期压力可能加剧消化道疾病,学习压力管理技巧保持良好心态。

合理用药: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问题。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需要及时的专业治疗。消化道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紧急措施至关重要。了解其典型症状并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请记住,预防胜过于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科普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能够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危害。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