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预防小儿中耳炎,护理不可忽视

作者:玉慧

(桂林市灵川县妇幼保健院)发布时间:2024-07-19 17:12:455749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儿童的成长旅程中,每一份健康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社会的责任。中耳炎,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疾病,实则悄然威胁着无数儿童的听力健康与生活质量。它不仅仅是耳朵的炎症,更是对孩子未来沟通、学习乃至心理发展的潜在挑战。因此,深入了解中耳炎的成因、症状,掌握科学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对于每一位家长而言,都是一门必修课。

1.了解中耳炎:病因与症状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正常情况下,鼻咽部和耳朵通过咽鼓管相连,小儿的咽鼓管相比成人更短、宽且直,这使得病原体及分泌物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常见的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咽炎)、不正确的喂奶姿势导致呛咳、外耳炎症蔓延等。

中耳炎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耳痛:患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抓扯耳朵。

听力下降及耳鸣:患儿可能表现出对声音反应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耳道流脓:鼓膜穿孔后,可见脓液从耳道流出。

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2.预防措施:从日常生活做起

预防小儿中耳炎,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的细节管理。以下几点措施至关重要:

1)保持耳部清洁与干燥

日常清洁:定期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双氧水轻轻擦拭外耳道,保持耳道清洁。但需注意,不要深入耳道内部,以免损伤鼓膜。

防水措施:给宝宝洗头、洗澡时,用手轻轻堵住外耳道口,避免污水流入。游泳后,应及时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保持干燥。

2)增强免疫力,防治呼吸道感染

合理饮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鼓励宝宝参与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宝宝有感冒、鼻炎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拖延导致中耳炎。

3)注意喂奶姿势与口腔卫生

正确喂奶:母乳喂养时,应将宝宝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人工喂养时,避免奶液过多、过急,以防呛咳导致乳汁逆流入中耳。

口腔卫生:保持宝宝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

4)避免接触病原体与噪音

环境清洁: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体或人员,如脏水、公共场所的空气等。

减少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损害,因此要避免宝宝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

5)母乳喂养的优势

免疫保护: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能有效抵御有害菌的侵染,减少中耳炎的发生。因此,建议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

3.护理要点:细致入微,科学应对

一旦宝宝患上中耳炎,及时的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以下是几点关键的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与体位

清淡饮食:患病期间,宝宝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合适体位:平卧位时,可将宝宝头部微抬高30度,有利于咽鼓管引流;侧卧位时尽量向健侧卧,避免患侧鼻腔进水。

2)定期清理耳道

耳道清洁:中耳炎会导致耳道内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需定期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理。清理后,可滴入适量的氧氟沙星滴耳液,起到消炎作用。禁用耳毒性药物,若分泌物较多,应及时就医进行冲洗治疗。

3)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病情监测: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持续流脓、应注意乳突炎及中耳炎合并症,如有脑膜刺激征等,应除外颅内外合并症,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规范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中途不可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转为慢性中耳炎。

4)预防并发症

避免二次感染: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脏水或异物进入耳道,预防继发感染。

鼓膜穿孔护理:若鼓膜穿孔,家长需特别小心护理,避免分泌物逆流进入中耳。同时,关注宝宝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总之,预防小儿中耳炎需要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包括保持耳部清洁与干燥、增强免疫力、注意喂奶姿势与口腔卫生、避免接触病原体与噪音等。一旦宝宝患上中耳炎,家长需及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确保宝宝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