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异物吸入(FBA)是好发于婴幼儿期的高危因素之一,国外有报道 FBA所致猝死占小于1岁婴儿首位及小于4岁儿童的 7%。主要与这一年龄段臼齿未萌出,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进食时爱哭闹有关。
儿童支气管异物吸入有哪些表现呢?当孩子进食后,出现呛咳、憋气、面部发紫时就要高度注意了,要观察孩子的呼吸声有没有变粗,有没有喘鸣。当时没有明显的征兆,但不久后出现持续性咳嗽、发热、浓痰等症状,也可能是气道有异物的表现。当孩子出现不能说话,无法咳嗽或脸色发青,呼吸困难时,即可确认为气管堵塞。
儿童支气管异物吸入一般男多于女,由于解剖因素,右侧多于左侧支气管。异物的种类、大小形状及患儿体位等因素决定了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较大的异物或胶体样物(如果冻)堵塞喉头或气管可致猝死或重要脏器严重缺氧;较小异物吸入,在反射性痉挛性咳嗽之后随着异物进入左或右支气管可有一相对无症状期,但随着异物对支气管黏膜机械和化学性刺激(如花生米分泌的脂酸),或机体变态反应便进入炎症期,最后进入肺脓肿、气胸等并发症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它不能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只能通过间接征象进行判断,且与放射科医师经验存有密切关系,因而误诊率及漏诊率均较高;而且当异物位于总气道(正气管)、叶或段支气管内,或者双侧支气管内均存在异物,采用胸片及透视的方法很难以得到确诊,极易出现假阴性而漏诊。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异物得以确诊的可靠途径,但是由于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例如:紫绀,黏膜出血,喉痉挛,咳嗽或咳嗽加重,家长多存在重重顾虑而拒绝检查,从而导致病情延误。因此对于异物吸入史不明确或胸部X线检查阴性的疑似病例建议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进行MPR及MinIP技术处理,从而获得更多的影像学支持,MPR技术是对CT扫描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气道重建,获得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等多平面图像,将异物及其所在的远近端气道同时显示在一个层面上,有助于观察异物堵塞情况。MinIP是在MPR基础上,在一定层面图像范围内将图像加厚,然后行最小密度投影,可以得到气管、支气管以及含气肺野的三维投影图像,可见异物位于管腔内,形成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气管支气管呈低密度影,阻塞远端支气管也可以显示。MPR冠状位、矢状位及沿气道走行方向的斜矢状位可清晰显示异物全貌、与气道的关系及气道狭窄的程度,MinIP重建后的图像对病变敏感、 图像清晰直观,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上不如MPR,因此 采用MPR及MinI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气道重建,有利于提高异物检出率,而且能够显示异物的形态及大小,对临床医师取出异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虽然MSCT后处理技术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家长也更容易接受此项检查,尽快使患儿脱离危险。但是对于病史明确,症状典型的病例,行胸片及透视即可 做出支气管镜检查的决定,可不必行CT检查,尤其是对于 存在严重呼吸困难而又高度怀疑异物的病例,不应一味行 CT检查而延误病情,应紧急行支气管镜检查。
从预防的角度而言,重点人群(6月-3岁的婴幼儿)避免接触重点物品(花生米、瓜子、果冻等)可大大减少儿童支气管异物吸入的发生率。教育儿童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当口含食物时,不要引逗儿童哭笑;发生呕吐时,应把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咽部有异物时设法诱导其吐出,不可直接用手指挖取。小件物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年幼儿童需在监护下玩耍。
一旦发生异物吸入则应迅速将患儿送至有条件取气管异物的医院。途中注意尽量减少各种刺激,避免患儿哭闹、咳嗽,保持安静。气管异物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儿生命,缓解窒息,为异物取出赢得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较有效的徒手急救方法包括海姆立克法(适用于1岁以上的患者);拍背法(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注意头低于躯体,可重复多次)。
所有支气管异物患儿取出异物后经对症治疗痊愈,无异物患儿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及术后正规治疗后均痊愈。故可疑异物吸入患儿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查,以防随病程迁延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