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滴注将大剂量注射液输入体内的方法。通常以玻璃或塑料输液瓶或袋的形式包装,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在使用时,通过输液器来调整滴速,使药液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达到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输液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病人体内,提高药效,适用于需要大剂量药物治疗或需要快速补液的情况。在临床实践中,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滴速和监测病人反应,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液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滥用有许多风险。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绕过消化道保护屏障,直接进入血管,增加了外界物质进入血液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主要风险包括过敏反应、热源反应、静脉炎和急性心衰肺水肿等。过敏反应可能发生特别迅速且严重,皮试无法完全排除风险。热源反应可能由药物本身问题、器具不合格或操作不当引起,难以完全避免。静脉炎常因导管刺激、药物刺激等原因产生,需及时处理。急性心衰和肺水肿可能因输液过快、过多或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导致,应注意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以避免心脏负担过重。输液过程需严格把控药物和器具质量、操作流程,及时观察不良反应,确保安全。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输液治疗呢?
静脉输液的使用指征
1.急救。比如治疗烧伤、严重休克、大量出血等情况下,输液可以快速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静脉输液通过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正常血压水平来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2.在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情况下,静脉输液能够快速有效地帮助患者补充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调节或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3.口服受限药物。在使用一些不适宜口服的药物,比如青霉素等,由于这些药物容易被胃酸破坏,会影响其疗效,因此可以选择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给药。同样,对于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反应的药物,也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给药,避免药物经过消化道引起不良反应。静脉输液可以绕过胃肠道,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的情况,静脉输液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胃肠道给药的患者,静脉输液则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4.针对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等,由于疾病导致身体消耗增加或摄取减少,需要通过输液途径补充营养和维持体液平衡)、禁食(某些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禁食,如手术前后、胃肠道疾病发作等情况下,通过输液途径维持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无法经口摄取食物(包括口咽部功能障碍、食道梗阻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摄取食物的情况)、管饲不能提供足够营养(有些情况下,经胃肠道管饲提供的营养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需要额外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等情况,静脉输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
5.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发烧情况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的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使用冰袋等物理降温方法来处理。只有在患者体温超过38.5℃,且出现高烧不退或者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才需要考虑静脉输液退热。因此,在处理发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输液过程。
总之,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使用指征,避免误用和滥用,是确保静脉输液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医务人员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不是为了迎合少数病人的个别要求而盲目进行输液。只有坚持临床指南和规范操作,才能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