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淑媛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25-01-17 17:50:341520次浏览近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征程中必须担当起的重要使命。
一、坚定政治立场,把握职业教育政治属性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政治属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确保所育之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努力将其培养成为“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机制,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职业教育人民属性
(一)满足人民群众教育新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新需求、新期盼。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这一目标,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这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二)促进教育公平与特色产业
职业教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致富和弱势群体就业、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要主动融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探索不同区域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新范式,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普惠共享,让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需求
随着新就业形态的不断涌现和职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这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作为护理专业职教院校,要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了解单位用人需求和市场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把握职业教育战略属性
(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主动着眼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推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管理体制、产学研协同等全要素变革,职业教育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创新,确保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推进产教融合与数字化转型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要把握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科技发展趋势,稳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入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同时,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对接产业数字化要求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作为护理职教院校,必须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产教融合项目的实施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三)增强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职业教育必须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供给者。
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职业教育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等工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审:吴石梅 二审:鲜治勇 三审:谭涛)